DPA- and FIA-resistant Ultra High Bandwidth FortiCrypt AES IP core
ArcSoft与Cadence携手开发 AI和视觉应用
Cadence Tensilica Vision P6 DSP 助力 AI和视觉应用性能提升
中国上海, 12 Jul 2018 -- 楷登电子(美国Cadence公司,NASDAQ:CDNS)与 ArcSoft 今日宣布,将合作开发基于Cadence® Tensilica® Vision DSPs 的 AI和视觉应用。ArcSoft 是智能图像技术的全球领导者,并与 Cadence合作将美颜拍摄、高动态范围(HDR)、焦外成像和面部解锁应用移植在Vision P6 DSP。上述解决方案设计已经集成至一家全球领先供应商的应用处理器,且已经随智能手机出货。
现代智能边缘设备和智能手机需要愈加复杂且丰富的图像处理功能,以及基于AI的功能。先进的视觉和AI技术利用单摄像头即可实现焦外成像,同时降低 功耗和成本。Vision P6 DSP的低功耗特性让取景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实时实现景深效果。面部解锁需要低功耗环境下的快速响应,ArcSoft的面部识别算法应运而生,高效、低功 耗且精度极高。ArcSoft的HDR技术支持复杂的采光环境,智能调整并增强曝光不足区域的亮度,同时恢复过度曝光区域丢失的图像细节。在低功耗,高性 能,高度可编程的 Vision P6 DSP上,这些应用可以突破局限,大展身手。
“我们需要一款高性能的视觉和AI DSP产品来加速美颜拍摄、HDR、焦外成像和面部解锁应用。结合优秀的软件工具和丰富的视觉及AI库,Cadence DSP 帮助我们 HDR 算法的性能相较于传统 CPU 提高了 6 倍,”ArcSoft市场副总裁 Frison Xu 表示。“Cadence的DSP产品低功耗、高性能,是视觉和 AI 应用移植的不二之选。”
“Cadence视觉和AI DSP与ArcSoft软件技术的结合让终端设备上的视觉和 AI 体验在今天的移动平台上得以实现。Cadence很高兴可以与 ArcSoft合作,助力共同客户部署激动人心的终端设备 AI 体验,”Cadence Tensilica Vision DSP产品线市场总监 Pulin Desai表示。
Vision P6 DSP已经被 5 家顶尖移动应用处理器供应商中的 2 家设计到其产品中。基于 Cadence Tensilica Xtensa® 架构,Vision P6 DSP将灵活的硬件方案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开发的丰富视觉/图像DSP功能库和大量视觉/图像应用完美结合。利用Tensilia Xtensa 神经网络编译器,Vision P6 DSP支持基于 Caffe、TensorFlow和TensorFlowLite框架开发的AI应用。Vision P6 DSP同时支持安卓神经网络 API,实现安卓系统的设备端AI加速。Vision P6 DSP的软件环境包括对超过 1,500项Open-CV视觉和 OpenVX™ 1.1 库功能经过优化的完整支持。面向视觉和AI应用打造的Vision Q6 DSP让Tensilia Vision DSP家族产品更加完整,峰值性能可达384GMAC/秒,适用于高性能系统和应用;Vision C5 DSP是面向神经网络打造的完整、独立DSP,计算能力可达1TMAC/秒;同时还有面向视觉应用优化的 Vision P5 DSP。
关于楷登电子Cadence
Cadence公司致力于推动电子系统和半导体公司设计创新的终端产品,以改变人们的工作、生活和娱乐方式。客户采用 Cadence的软件、硬件、IP 和服务,覆盖从半导体芯片到电路板设计乃至整个系统,帮助他们能更快速向市场交付产品。Cadence公司创新的“系统设计实现” (SDE)战略,将帮助客户开发出更具差异化的产品,无论是在移动设备、消费电子、云计算、汽车电子、航空、物联网、工业应用等其他的应用市场。 Cadence公司同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“全球年度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”之一。了解更多,请访问公司网站 www.cadence.com。
关于 ArcSoft
ArcSoft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图像技术提供商。经历了20年的发展,我们世界领先的Intelligent Imaging™ 技术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 15亿台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,助力视觉“思考”能力的实现。我们的创新团队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免费美妆应用Perfect365® 提供支持;以及全球首款独一无二的无线视频解决方案 simplicam® powered by Closeli®, 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让你无处遁形。我们也为计算机,数码相机,可穿戴设备,电视,家居和云存储领域的设备合作方提供图像解决方案。了解更多,请访问 www.arcsoft.com。
|